
年轻一代或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机会接触和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互联网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让每个年轻人都能触手可及整个世界。 但除了便利性之外,后浪推前浪,现代价值压倒传统价值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可喜的是,在这场“融合风暴”中,越南年轻人仍在努力为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价值献智献力。
热爱文化,擅长历史,热衷于阅读有关民族历史的书籍,经常参观越南历史遗迹的九零后年轻人阮德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越来越深。阮德禄的外祖父是一名裁缝,所以阮德禄从小就熟悉设计,曾经为自己剪裁和缝制自己喜欢的衣服。

大约六七年前,阮德禄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古代服饰。 当时,阮德禄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越南的古代服装这么漂亮却鲜为人知? 如何复原和保存那些美丽的古代服饰并使其更广为人知? 这就是促使阮德禄于 2018 年 8 月创立越南第一家仿制古代服饰公司倚云轩的动力。

阮德禄分享说,着手仿制越南古代服饰早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缺乏关于各朝代服饰的史料。 除了阅读历史书籍外,阮德禄还寻找历史学家、古代美术研究家、艺术家和越南古董首饰仿制者,尤其是明命帝的曾孙女艺术家公尊女智惠以学习和了解更多知识。 此外,阮德禄还亲自来到北部到南部许多村寨,探访各处遗迹区、村祠堂、传统织布村、刺绣村等地以了解织布、刺绣工艺等。

在皇帝、皇太后、皇后或妃嫔被仿制的服装背后是倚云轩全体工作人员的灵巧之手和细致之心。每一套古代服饰(包括帽子)穿戴对象不同、复杂程度差异,但都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从研究、素描、采购材料到缝纫技术、图案印刷、附着、刺绣等环节。阮德禄表示,既然做就得做得细致、准确、逼真。 所以,有时候绣错了很多次,要重新刺绣,某些服饰甚至要反复制作5-6次才比较满足。 这么细致,讲究,若不是满怀对文化和古代服饰的热爱是无法做到的。
阮德禄明确“仿制古代服饰不仅为了带入博物馆展示,更重要的是向公众推广介绍。”因此,阮德禄想方设法向年轻一代普及推广越南古代服饰,希望年轻人接受并将古代服饰带入日常生活。他认为,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若他们在自己生活中掌握并保护文化,传统文化就会“长存”。

本着此信念,倚云轩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介绍其产品,如为各历史电视剧、音乐视频、电视节目、服装秀等活动设计和制作服饰,供年轻人穿着照相,为部分国家领事馆缝制衣服等,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倚云轩还与有关各方配倚云轩还与有关各方配合重现黎朝进贡御用万年历喜迎新春仪式。倚云轩供图合重现黎朝时期向皇宫进贡春牛仪式、黎朝进贡御用万年历喜迎新春”仪式等。

阮德禄和倚云轩同事们制作了数千套从皇帝、皇后的龙袍、凤袍到妃嫔、王妃、官吏、平民百姓的服装等。
阮德禄仍在继续研究黎、李、陈等朝代的古代服装。 尽管明知年代越久远,留下来的史料越少,研究工作会更困难,但阮德禄相信,“了解过去才能了解现在,更远是找到未来的方向。”
阮德禄相信: “了解过去才能了解现在,更远是找到未来的方向。”
作为越南人,许多年轻人渴望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才华横溢的八零后指挥家童光荣就是其中之一。
出生于一个艺术气息浓厚家庭的童光荣父亲是优秀艺术家董文明—民族乐器的演奏家兼制造家,母亲是优秀艺术家梅氏莱—原越南国家音乐学院古筝系主任。童光荣很早就开始接触并学习民族音乐。小时候,童光荣第一次跟随父母到日本演出时就用越南竹笛和竹琴演奏了日本乐曲并受到了公众的好评。 这让当时12岁的男孩更加热爱和珍惜祖国的传统音乐。

从此以后,童光荣开始了解,练习各种民族乐器。除了不断提高演奏技能之外,他还为越南国家音乐学院传统乐器系记录音标、编曲、改写和创作了许多作品。 其后,他于2004年被学院董事会派往中国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乐团指挥专业。
在上海学习和工作九年后,童光荣抱着为祖国做点什么的愿望回到越南。 童光荣认为,“数千年来竹子与我们祖先息息相关。竹乐器的声音是越南音乐的灵魂。” 因此, 2013 年,童光荣成立了使用竹琴、独弦琴、笛子等由优秀艺术家童文明传授的竹制乐器进行交响化演奏的越南唯一一支乐队——越南“新活力”竹乐团。“新活力”竹乐团曾到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美国等国家演出。
为了实现让古典音乐走进群众生活并推动越南民族乐器走向世界的目标,除了在国内外举行艺术表演活动之外,童光荣和“新活力”竹乐团还开展一些教育项目,如每月定期举行一次民族音乐专题研讨会,参加音乐夏令营,让民族音乐走进课堂等。

关于外国观众对越南传统乐器的感受,童光荣分享说,每次演出之前或之后,外国观众都想办法提出疑问、触摸和观赏乐器。 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只有一根弦或两根弦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这么多美妙的乐曲。正是外国观众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让童光荣对民族传统音乐感到更加骄傲,从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传统音乐发展迈上新台阶,尽管知道这条路并不平坦。
这种严肃认真的艺术态度结出的甜果是各场豪华的古典音乐会——西方乐曲通过越南民族竹乐器奏响的地方。 这里也是童光荣和新活力竹乐团与国际友人通过音乐进行文化对话的地方,为搭起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之间的一座坚实桥梁做出贡献。
谈及年轻人在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价值中的作用,民间文化研究者、原河内国家大学下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教师阮雄伟先生认为,”创造力属于年轻、健康和坚强的头脑。向往民族特色,利用现代且颇具创造性的精神工具,我相信这是年轻人的优势。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且达到高水平的创造将会达到 ‘先进—科学’并被历史所认可”。
创造力属于年轻、健康和坚强的头脑。向往民族特色,利用现代且颇具创造性的精神工具,我相信这是年轻人的优势。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且达到高水平的创造将会达到 先进—科学并被历史所认可。
民间文化研究者、原河内国家大学下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教师阮雄伟先生



在指挥家童光荣看来,“年轻人是国家的幼苗,国家的未来命运掌握在年轻人手中。 他们不仅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而且还要做好传承人、传递民族灵魂、教育好下一代、向周围的人传播文化价值观,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向前发展并与其他国家并肩同行。”
“年轻人是国家的幼苗,国家的未来命运掌握在年轻人手中。 他们不仅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而且还要做好传承人、传递民族灵魂、教育好下一代、向周围的人传播文化价值观,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向前发展并与其他国家并肩同行。”
童光荣指挥家
年轻人探索、研究、复原和传播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生活中已不再罕见。 甚至丛剧、盲人曲、东湖画等许多似乎已被遗忘的古代艺术或传统工艺都初步以独特形式重生,如在山后从剧上将电子音乐和街舞动作相结合; 用漫画、绘画、视觉艺术讲述一个改良剧故事; 在现代舞台灯光效果下表演书法艺术等。
令人欣喜的是,越南年轻一代确实并非遗忘传统文化,反而满怀着一腔对传统文化和国家的热爱,利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不仅在国内,而且向全世界广泛传播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 这将为满足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2021年11月在全国文化会议上所提出的“建设、维护和发展越南先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真正成为‘精神基础’、‘发展动力’和‘照亮国民前行的道路’”的要求奠定基础等。(完)
